與原澱粉相似,氧化澱粉顆粒仍保持有偏光十字;X光衍射圖像沒有變化,可以看到表明氧化反應發生在顆粒的無定形區,仍保持與碘染色的特征。經掃描電鏡拍照可以看到原澱粉和氧化澱粉顆粒形貌有很大變化。氧化澱粉顆粒表麵受到侵蝕,表明氧化反應主要發生在顆粒表麵。
氧化澱粉相比原澱粉盡管在結構上無大變化,但分子顆粒有明顯差異,顆粒呈放射狀裂紋,在水中加熱時不像原澱粉那樣膨脹而是破碎。由於次氯酸鹽的漂白作用,在氧化過程中含氮雜質、脂肪酸雜質及其他有色物質被去除,而有些物質被氧化漂白,所以氧化澱粉比原澱粉色澤白,並且隨氧化程度的加深,顏色顯得更白。氧化澱粉-般對熱敏感,高溫下變成黃色或褐色。幹燥過程中的變黃與醛基含量有關。在儲藏時隨著醛基含量的提高,氧化澱粉變得越來越黃。氧化澱粉的水分散係糊化時或加堿時都會變黃,也與醛基的含量有關。
本文源自http://www.libraryinformationtechnology.com/newscase/703.html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(責任編輯:次氯酸鈉http://www.libraryinformationtechnology.com/)